3308维多利亚检测线路(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展望后疫情时代科技创新“新趋势”
信息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1-01-04      浏览次数:2211次

  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彭茜

  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下,多国经济“暂停”。然而,科技创新焕发别样活力,诸多创新型技术和解决方案应运而生,展现出人类应对突发“大考”的智慧与韧性。

  展望“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终将回到常态。而疫情中诞生的创新萌芽将成长为科技“新趋势”——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进一步融合、科技创新将朝更加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推动世界持续向好。

  数字化转型加速

  疫情带来社交阻隔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的创新灵感。利用全新科技手段弥补物理上的疏离,远程办公、无人配送、智慧工厂等新技术加速落地。不少权威机构和专家预计,疫情催发的新科技不会“昙花一现”,而将持续内嵌于我们的生活,加速数字化转型。

  微软亚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周礼栋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新冠疫情加速了各个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从而为在物理隔离状态下有效的分布式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新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形势下,企业和个人都需要更具韧性。韧性的三要素——‘复苏、响应、重塑’在整个社会闯过疫情难关、寻求复苏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企业必须加速数字化转型,才能进而增强自身韧性。”他说。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报告称,新冠疫情加速了十个关键科技趋势,分别是:在线购物与机器人配送、数字和无接触支付、远程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在线娱乐、供应链4.0、3D打印、机器人和无人机、5G信息通信技术。

  “灾难在倒逼我们创新。”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加快演进,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支撑,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检测诊断、疫苗新药研发等方面彰显巨大能量。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与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数字与物理融合

  张宏江认为,后疫情时代,科技将持续发挥更深远影响,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等习惯将在疫情后得到保留。依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创新型运营模式,促进降本增效、业务增长,将成为未来各行业在后疫情时代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疫情推动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融合的趋势也将持续。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维尔纳·福格尔斯此前发表演讲称,2021年人们将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设计城市,既能做到社交隔离,又不会感到遥不可及,这将是数字与物理世界的真正融合。例如利用先进数据分析技术和机器学习,城市将能分析人员流量,在夏季旅游旺季或冬季流感季提供安全通勤建议;无现金支付将深度普及,更多在线支付平台会建立在云上。

  周礼栋则认为,展望2021年甚至未来5年,虽然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云和端的协同计算、5G等现有科技发展大趋势会继续加速,但全面转入数字世界的趋势会有所逆转,社会仍将回归到以物理世界为中心,数字世界将实现向物理世界的加速融合,从而赋能实体经济。

  科技更“以人为本”

  新冠疫情给数不清的人的生活蒙上阴影,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科技创新的意义,如何能为应对疫情等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增进全人类福祉作出贡献?

  疫情之下,健康成为科技创新的热点领域,人工智能远程医疗、大数据追踪密切接触者等得到广泛应用。美国福布斯技术委员会专家亚历克斯·采普科指出,因疫情居家人数增多,促使智能健身器材、可穿戴设备蓬勃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的一份报告展望了未来5年数字健康发展,愿景是通过规模化和可持续的数字健康解决方案改善全球所有人的健康。解决方案包括高级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机器人等。

  周礼栋认为,全社会在新冠疫情面前遭遇的全球性挑战,引发业界对科技创新的深入思考,特别是开始从单纯竞争逐利的态势更多地转向共同应对社会面对的重大挑战。

  “疫情结束后,科技创新将会更加朝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消弭人与人之间由于地域、时间、语言以及各种缺陷(例如感知能力上的缺失)产生的沟通障碍。科技创新也会被赋予更多社会使命和责任,在科技向善方面加强合作,用技术、资源和专业知识,去赋能那些致力于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组织和机构,共同解决碳排放、气候变化等全人类面对的重大挑战。”周礼栋说。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