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8维多利亚检测线路(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
信息来源:中国政府网      发布日期:2017-03-16      浏览次数:3477次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应大会发言人傅莹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会开始时,李克强说,刚才我听主持人说,由于来的人多,很多记者提前两三个小时就到这里了,大家很辛苦,也充分表现了你们的职业精神,我对中外记者对中国两会报道所付出的辛劳表示感谢。时间有限,我们单刀直入,我愿意回答记者朋友们提出的问题。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特朗普总统一直对华发表一些批评性言论,表示中国偷窃了美国就业岗位,批评中国汇率政策以及中国在维护地区安全上做得不够。我们还了解到,最早就在下个月,中美两国元首可能会实现会晤。我们对于美国希望从中国得到什么已经有了一些概念,我想问,中国希望从美国那儿得到什么?中国对于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的底线是什么?您是否有信心实现这样的中美关系的发展?还是觉得前路比较艰难?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李克强:你的提问让我回想起去年9月份,我去联合国出席联大系列高级别会议期间到美国纽约经济俱乐部演讲,当时美国总统大选正在白热化阶段,就有人向我提问,如果新的总统当选,中美关系会不会有大的改变?我的回答是,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虽然中美关系经历过风风雨雨,但会一直前行,我对此持乐观态度。特朗普总统当选以后,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通了电话,两国元首都表示要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特朗普总统和美国新政府的高官也都明确表示,要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不是风云变幻能够动摇的,也动摇不得。有了这样一个政治基础,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

我们之所以对中美关系前行持乐观态度,是因为中美建交几十年了,已经有了广泛的共同利益。当然,我们之间也有分歧,比如你刚才提到的在就业岗位、汇率等问题上有些看法不一,或者在安全问题上也有不同认识。我们双方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沟通,坐下来谈,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现在两国外交部门正就两国元首会晤进行沟通。我想,中美关系不仅关系两国利益,而且事关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稳定,我们要维护它前行。

至于贸易问题,我在两会参加代表团讨论时,有来自外贸企业的人大代表跟我说,虽然中方是贸易顺差,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利润90%以上是美国企业拿走了,中国的生产企业拿到的利润最低只有2%-3%。据有关统计,光去年一年,中美的贸易、投资给美国创造的就业岗位过百万个。当然,各方的统计方法可能不一,没关系,我们坐下来谈,总是会有共识的,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可以搁置分歧。智者的办法是扩大共同利益,分歧点所占比例就会越来越小。

我想起前两天看到国际上有一个权威智库发表文章,他们认为,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的话,首先受损的是外资企业,首当其冲的是美资企业。我们不希望看到打贸易战,贸易战带不来贸易公平,而且双方都受损。现在全世界都比较关心中美关系,中方希望,中美关系不管有什么样的坎坷,还是要向前走、向好处走。中美两国人民都是伟大的人民,我们有智慧来管控分歧,我们有需要也有条件来扩大共同利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们注意到这几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在持续放缓,今年又把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下调到6.5%左右,这是否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另外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存在很多风险,特别是在金融方面的风险,中国是否能够在世界经济疲软这个大背景下继续扮演世界经济推动者的角色?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李克强:我们把今年经济增速定在6.5%左右,我看到有外媒报道说中国是温和下调了增速。其实,增长6.5%这个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我曾经在中国少林寺陪同外宾看过武僧表演,几岁的小武僧一口气翻十几个跟头不费劲,而练过十几年武功的青年武僧翻三五个跟头就了不得了,主要是块头大了。如果今年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增量比去年还要大,因为这是在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74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1万亿美元基础上的增长,而且可以带动1100万人以上的就业。我们这样做符合经济规律,也可以使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会低。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情况下推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力量。

至于说到风险,今年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这是很大的外部风险。对中国来讲,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我们保持中高速的稳定增长,本身就是在为世界稳定做贡献。当然,我们自己也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像你刚刚提到的金融领域。对于这些风险点,我们是高度关注的,发现了会及时处置,“靶向治疗”,不会让它蔓延。当然,我还必须强调,中国金融体系总体是安全的,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因为我们有很多应对工具,储备政策许多还没有用。我们的财政赤字率没超过3%,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在13%,拨备覆盖率176%,这些都超过许多国家,特别是国际上所确定的相关标准。所以我们是有能力防范风险的。当然,我们在中高速行进当中也会系紧“安全带”,不会让风险“急性发作”,更不会发生区域性或者系统性的风险。

彭博社记者:随着美国收缩它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包括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似乎中国愿意在全球贸易中发挥领导性作用。您和习近平主席都倡导自由贸易、开放型经济以及全球化。但同时我们看到,中国也在实施不公平贸易、自身经济开放速度还不够快方面受到批评。请问,在未来一年,中国会采取什么措施让国际社会确信中国是要致力于推进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李克强:首先,在全球化进程受到一些非议或者在某些方面有挫折的情况下,中国始终坚持一贯的立场,那就是:维护经济全球化,支持自由贸易。这本身就表明中国是要推动开放。实际上,全球化使各国都受益了,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像收益分配等方面,但它们不是全球化本身的问题,而是应对的问题。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一道来改善全球治理体系。全球化和世界的和平发展合作是一体的、不可分的。关起门来以邻为壑,解决不了问题。

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这其中也因为中国一直在坚持不断地扩大开放。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但关起门来也办不好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们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当然,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回过头来看,这几十年来,我们的步伐一直是向前进的。

去年,我们吸引外资在发展中国家仍居首位,达到1260亿美元。世界银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评估,去年和2013年相比排名上升了18位。我们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已经逐步扩大到11个省区市,而且还会把普遍适用的经验向全国推广。我们还要在今年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不断推出扩大开放的措施。我们也向很多国家提议,建立自由贸易区或者进行投资贸易协定的谈判,这些都是有利于双向开放的措施。有一点我想大家要明确,就是开放力度越大,开放程度越深,摩擦相应就会越多,但是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对此,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就是要打造开放的高地、投资的热土,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至于维护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因为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我们对已经达成或者希望达成的一些区域贸易安排一直持开放态度,也乐见其成。关于区域的自由贸易安排,涉及中国的,有条件的,我们持开放态度,愿意去进行推动。我们不会越俎代庖去做不应是中国做的事情。只要是有利于贸易自由化的,我们都会去参与、去推进,而且中国人明白,要以开放抓住全球化的机遇,不管有什么挑战都不能错过。

《人民日报》记者:我们注意到这四年来您一直都抓住简政放权这件事情不放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显示,您所要求的本届政府要精简三分之一行政审批事项的任务已经提前完成了,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呢?这项工作要不要继续往下推进,如果要继续的话您准备怎么推进?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李克强:简政放权核心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的确已经完成了本届政府成立之初确定的任务,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发现这里面的名堂多了,不仅是审批权,还有名目繁多的行政许可、资格认证、各种奇葩证明,让企业不堪重负的收费等等,这些都属于简政放权要继续推进的内容。我们就是要在推进过程中,让政府职能得到转变,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该管的事情上来。政府确实管了一些不该管、也不应属于自己管的事情,它束缚了市场主体的手脚,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们必须进行自我革命,刀刃向内,我一直说要用壮士断腕的精神坚韧不拔地推进这项改革,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不管有多大阻力,要相信我们有足够的韧性。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三位一体的,也就是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上,把市场的准入放宽了,那就要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环境。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涉及食品、药品、环保等群众密切关注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坚决查处。我们要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让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多顺心。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扶贫攻坚、棚户区改造、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诸多民生关注的方面。

简言之,就是要向依法依规的市场主体发出“前行、前行、再前行”的信号;向依靠劳动创业创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绿灯;对那些违法违规不良行为,就要及时亮出黄牌,甚至出红牌罚他下场。

日本经济新闻社记者: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先生从今天起访问日本,之后他还要访问中国和韩国。外界认为此访的重点之一是讨论朝鲜半岛问题。当前,朝鲜继续试射导弹,推进核武计划,导致东北亚局势非常紧张。在此背景下,中国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行动来缓解紧张的地区局势?中方将如何同日本等相关国家合作,解决朝核问题。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李克强: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对于联合国安理会已经通过的相关决议,中国一直态度鲜明,而且是全面严格执行。中国始终是核不扩散体系的坚定维护者。

的确,近来半岛乃至东北亚出现了一些紧张的气氛,紧张很可能会导致冲突,会使相关各方都受损。我们希望的是,各方共同努力,把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使大家都回到对话的轨道上来,最终解决问题。按常理说,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

中央电视台记者:您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报道说,您每个月在看经济指标的时候,非常关注就业的变化。我们看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您特别提到今年我国的就业压力加大。请问总理,今年会不会出现群体性的失业问题?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 摄

 

李克强:可能稍加注意你们就会发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当中,有一项是抬高的,那就是今年我们要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以上,比去年的目标增加100万人。我们之所以要有6.5%左右的经济增速,稳增长主要还是要保就业。因为就业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财富增长的来源,也是居民收入的主渠道。我们这几年一直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连续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00万人以上,今年更是强调就业优先,就是要保证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这几年我们一直处在新成长劳动力的高峰,今年的就业压力仍然比较大,光高校毕业生就达795万,创历史新高,还有5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加上去过剩产能需要安置几十万转岗职工等等。我们要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而是让人民群众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这几年我们就是通过创造岗位,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这里,我想请外国记者朋友能够多报道中国的就业岗位是靠自己创出来的。

我们完全有能力扩大就业,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对于一时不能就业、生计没有着落的群众,政府会负起责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今年是本届政府的收官之年。您认为过去四年多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最难攻克的又是什么?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崔新钰 摄

 

李克强:你问的问题虽然简短,但比较大。如果说到四年来施政的主要成果,那就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们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始终是中高速增长,四年来增速波动也就是1个百分点左右,可以说是平稳的。而且这不是靠“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来获得的,而是通过推动产业、消费升级,使经济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通过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出现向好势头,更重要的是带动了5000多万人的城镇新增就业。

这几年,我一直听到中国经济会“硬着陆”的声音,可以说不绝于耳。去年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出现7年来增速最低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几年的实践可以证明,中国经济“硬着陆”论可以休矣。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我们会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并迈向中高端水平。

当然,并不是说我们没有问题和挑战,所以要推动改革。说到最难的,还是在深化改革方面。比如说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这不仅会触动利益,而且要触动灵魂。要让权力不能任性,就得把那些不应该有的权力砍掉,有些涉及到部门利益,要压缩寻租空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中央政府一直到地方、到基层,都要这样做,要打通“最后一公里”。

我到有的地方去看,在简政放权中一次封了109个公章,用一个公章代替。中国太大,不知道类似公章过多的情况哪些地方还有。你们可能也都记得,在前几年两会上,曾有人展示了一个项目审批“万里长征图”,据说现在变成“百里”了,百里也不短啊,还要继续推进。我前面已经讲了,不管有什么样的阻力,我们都有足够的韧性推动改革。改革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让群众得到实惠。为政之要就是要舍小利、顾大义、顺民心。

《深圳特区报》记者:去年10月您到深圳参加“全国双创周”主会场的活动。据统计,一周之内有50万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场面非常火爆。过去一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现在共享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请问总理,您觉得“双创”的热情会持久吗?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李克强在听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吴晓凌 摄

 

李克强:“双创”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在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推动“放管服”改革,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3年多来,每天平均有4万个以上市场主体注册登记,相当于每年新增1000多万个。我和有些外国的领导人谈到这件事,他们很惊讶,这相当于他们国家中小微企业的总量。其实“双创”不仅是中小微企业的事,也是大企业的事,现在许多大企业也在推动“双创”,在线上创造很多众创空间,让线上的工人当创客,和订单背后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更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双创”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双创”不仅带动了大量就业,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它也是一场改革,因为它抓住了“人”这个生产力当中最重要的因素,让人的聪明才智和活力充分展现出来,让大家有改变命运、获得纵向上升的平等机会。它也创新了生产模式,许多新业态,像共享经济、“互联网+”等等,可以说层出不穷,这些新业态有的是新旧动能转换过程当中产生的,新旧嫁接,有的是“老树开新花”,总的看它适应了市场的需求,适应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

另外,新业态的成长也倒逼了政府职能转变。确实,这些新业态很多是过去未知的,有争议是正常的,我们还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包容的理念审慎监管,促使它们健康发展。

我一直在想,也一直这么认为,中国有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高技能的人才,与近8亿的劳动力结合起来,能创造的财富,激发的能量是难以估算的,也会给市场,包括世界市场带来巨大的机遇。中国人民勤劳智慧,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政府就是要创造环境,让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持久不衰。当然“双创”和许多新事物一样,发展过程当中一些方面、一些企业会遇到曲折,但是大方向是正确的。

凤凰卫视记者: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您首次提到了“港独”问题,指出“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否意味着政策上会有什么变化?比如在落实“一国两制”这个原则问题上是否会更加强调“一国”而弱化“两制”?或者以后中央对香港的支持会减少?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李克强:对“一国两制”的方针要全面理解和执行,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说了,“一国两制”的实践要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

至于说支持香港发展,中央政府会不断地加大力度,继续出台许多有利于香港发展、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合作的举措。比如说去年我们出台了“深港通”。我们要进一步探索开放债券市场,这是国家的需要,香港也有平台。我们准备今年在香港和内地试行“债券通”,也就是说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的债券,这是第一次。香港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有利于维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有利于香港居民有更多的投资渠道从而受惠,有利于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俄通社-塔斯社记者:请问您如何评价中俄关系?两国是否能够在世界经济不稳定、能源价格波动的背景下取得经贸关系发展?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李克强:说到中俄关系,两国互为最大的近邻,是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不仅有利于地区,也有利于世界。去年两国元首多次会晤,达成许多重要共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多年来一直如期举行,这本身表明了中俄关系的稳定性。

至于说到两国的经贸关系,这些年世界经济复苏低迷,贸易增长乏力,中俄经贸合作由于能源价格下跌等因素也受到一些影响。记得在去年记者会上,我曾经说希望中俄经贸合作当年能够有转折性变化,现在应该说实现了,当然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今年前两个月,中俄贸易额有大幅增长,这表明中俄双方经贸合作的潜力很大,互补性很强,双方所设定的经贸合作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财新杂志记者:现在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下跌压力,但是要稳住汇率,要么就是消耗外汇储备,要么就要加强外汇管制。您如何看待汇率下跌、外储下降或者外汇管制的代价?这几害相权您会作何选择?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李克强:首先关于汇率。去年因为国际货币市场动荡,特别是美元走高,许多货币尤其是主要国际货币对美元的汇率大幅度贬值,而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是比较小的。我们不希望通过贬值来增加出口,这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我们也不希望打贸易战,这不利于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的稳定。我们坚持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说在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大的情况下,我们保持了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当然,这也得益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向好。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重要贡献。

至于说到外汇储备,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到底需要多少,这有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总之,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充裕的,是足以支付进口和满足短期偿债需要的,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说到我们对于用汇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实际上这是法律法规早就规定的。我在这里明确,企业正常的用汇、居民到国外求学旅游等的合理用汇是有保证的。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是有分量的,汇率会保持基本稳定。

路透社记者:今年中国政府准备进一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确保下岗工人能找到新的工作,并确保他们的生计。如果我是一名矿工或是钢厂工人,我能在本省找到什么样的新工作呢?今年预计哪些部门会出现工作岗位增加?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李克强:你把就业问题更加人性化、个性化了。去年,我们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化解钢铁、煤炭行业的过剩和落后产能,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在去产能过程中如何安置好职工。所以中央财政拿了1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员工转岗安置,并且要求地方政府配套。去年,有72万多去过剩产能过程中的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当然,还有一些职工因为多种因素没有到新的就业岗位上,包括有的职工和企业有比较深的感情,想多留一段,但他们的生活都是有着落的。

今年去产能还要扩大到煤电领域,加上去年一些还没安置的职工,累计可能会有近百万人需要安置。我们的办法还是创造新的岗位,因为我们在推动发展新动能。刚才我讲了“双创”带动了大量新的就业,实际上也转移了许多传统动能的就业,新旧动能转换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当然我们没有掉以轻心,还会继续运用好专项基金,并要求地方政府做好配套。同时,企业也要尽社会责任。

如果你是一名煤矿工人,这个矿被淘汰,或者暂时停产了,我看你有很强的、灵活的就业能力,我建议你到新动能企业去,或者到老动能中产生的新职业中去。而且中国很多企业是有企业文化的,他们对老职工有感情,去新岗位就业了,企业仍然还会给一些补贴,扶上马、送一程。总而言之,把职工安置好,是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化解和淘汰过剩产能中最关键的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今年两会前夕,中国政府网联合27家网络媒体共同发起“我向总理说句话”建言征集活动,澎湃新闻和今日头条就其中与民生密切相关问题进行了网上投票。到目前,已经有2131万网友投给了“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怎么办?”,排第一位。请问总理,国家准备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李克强:中国有句古话:有恒产者有恒心。包括网民在内的广大群众,对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问题普遍关心是可以理解的。国务院已经要求有关部门作了回应,就是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当然,也可能有人说,你们只是说,有法律保障吗?我在这里强调,国务院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就不动产保护相关法律抓紧研究提出议案。

泰国《经理报》记者:奥巴马总统任职期间提出了“亚太再平衡”的战略,特朗普政府现在正在制定对亚洲外交政策,泰国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都希望本地区保持和平和稳定,不愿意看到中美在这一地区发生冲突,更不愿意在其中“选边站队”。您怎么看中国在亚太地区发挥的作用?中国对于本地区理想化的秩序和规则是怎样的?中美如何在这个地区继续和平共处?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李克强:亚太地区是地区国家共有的家园,我们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冷战思维下所谓“选边站队”的事情发生,有什么事情要按是非曲直来说话,总的还是要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在亚太地区,我们始终把东盟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中心地位作用。我们希望看到的亚太地区是一个稳定、有秩序的地区,是一个可以协商一致达成原则的地区,是一个有能力管控分歧的地区,也是一个有智慧解决争端的地区。

中国和东盟正在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我们还会继续积极推进。我们希望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有关争端由当事方直接对话解决,各方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中美在亚太地区合作多年了,我们有许多合作的交汇点。不少美国跨国公司把亚太地区销售总部放在中国,我们希望中美合作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使东盟国家能从中得到机遇,而不是感到麻烦。

新华社记者:我们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现在一些企业抱怨税费负担过重,辛苦半天也挣不了多少钱。也有消费者抱怨,很多高品质的产品在国内生产不了。请问总理,您对此怎么看?有什么进一步改进的政策措施?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李克强: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很多篇幅提出了许多措施来强调,今年要推进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特别是那些名目繁多、企业不堪重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这些收费本来是有用途的,有的是用来“养人”的,减少收费,那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我明确提出,中央政府要带头,一般性支出一律减少5%以上。我在参加代表团讨论时,许多地方政府也都有这样的表示。我们就是要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我们还要通过像降网费、电费、物流成本等措施,力争今年减税降费能够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当然,根本上还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至于消费者抱怨中国的一些产品质量不优,这说明我们的企业需要让产品进入质量时代,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实施《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提升企业产品和装备的质量。国际上有一种舆论,说是不是中国会减少进口,开放有所收缩,这是误解。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必然要更大地打开开放的大门,更多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当然我们会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让中外企业双赢。对于普通消费者所需要的一些优质产品一时供给不上,我们还可能考虑降低关税、增加进口。总之,要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从中受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企业下决心,通过发扬工匠精神,使自己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台湾《联合报》记者:去年以来两岸关系越来越复杂严峻,前景令人担忧。面对这样的形势,大陆如何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以及两岸同胞的福祉?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杨宗友 摄

 

李克强:两岸是骨肉同胞,血浓于水。不管岛内形势如何变化,都割断不了两岸的亲情,改变不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也改变不了我们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和诚意。

我们对台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要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

两岸的和平发展确实给两岸同胞带来了很多新的机遇。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概有500万台湾同胞往返于大陆和岛内。我们会出台更多政策让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创业、工作、生活,享受一家人一样的便利条件。对台商来大陆投资,我们是欢迎的。我记得去年在记者会上曾经有人提出,希望继续保持对台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我重申:我们会继续提供优惠,让台商、台湾同胞和大陆一起共享发展的机遇。终归我们是一家人。

法兰西广播公司记者: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但欧盟对华贸易赤字高达1370亿欧元,这是欧方的统计数字。所以欧盟一些企业对此颇有微词。请问中国如何进一步改进对欧企业的市场准入,以及对于外商投资给予更好的对等待遇?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李克强:你刚才说的中欧贸易逆差是欧方的统计,讲的很正确。当然,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而且希望看到贸易平衡,否则不可持续。如果说赚钱的话,我想欧洲企业在中国不仅有钱可赚,而且还是赚大头,因为你们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如果你们欧洲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那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就会有明显改善。

中国提出和欧盟推进投资协定谈判,希望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有一个高水平的双边投资协定,那必将会有助于双方扩大相互开放。即便暂时没有这个协定,我们也会不断扩大对欧盟企业的准入,让欧盟企业在华投资和中国企业一样,只要注册了,就一视同仁。中欧之间存在贸易摩擦,我们有经验去妥善解决。我这里特别强调,中国始终愿意看到一个团结繁荣稳定的欧盟和强大的欧元,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因为这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文明多样化。我对欧盟的前景是乐观的,我们对中欧关系的发展前景也是看好的。

《新京报》记者:这几年雾霾成了百姓心中的一个痛点,严重地影响了大家的生活,但是每当重大活动来的时候蓝天也就回来了,大家都兴高采烈地拍照、刷朋友圈。请问总理,怎么样才能让持续的蓝天不再是奢侈品呢?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李克强:雾霾问题的确是百姓的痛点。蓝天和空气一样,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希望看到更多的蓝天,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环保特别是雾霾问题的挑战。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了五条措施,会坚定地向前推进,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但是也坦率地告诉各位,这需要有一个过程。

我们治理雾霾目前重点对着燃煤、尾气排放、扬尘等,但今年我参加两会讨论的时候,有科学家说,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很重要的因素,雾霾的形成机理我们还没完全搞透。他说中国北方冬季的雾霾成因在全世界都是特殊的,当然,这个因素我不便在这儿讲,科学家还要做充分的论证。但是,我想明确,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治理雾霾更加有效。

大自然的阴晴风雨不是人类能支配的,但是我们可以支配我们的行为,可以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雾霾要治理,蓝天在未来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今天是“3·15”,请总理给消费者说几句话。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这是记者会结束后,李克强与记者交流。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李克强:我和大家一样都是消费者,都需要权益保护,用网络语言说:我们要给优质产品“点赞”,把不良奸商“拉黑”。大家共同努力,让我们的优质产品一天一天多起来,让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记者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历时约2小时20分。参加采访的中外记者近1200名。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