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8维多利亚检测线路(中国)有限公司-百度百科

行业新闻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新疆荒漠化防治见效 守护“丝绸之路”水地平衡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日期:2015-08-14      浏览次数:4811次
  时隔2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代表团再探中国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研究站时,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易卜拉欣·提奥评价说,20年前颁发给策勒站的“全球土地退化与荒漠化防治成功业绩奖”(UNEP奖)是值得的。
  提奥一行于今年6月来策勒参加首届UNEP奖20周年庆祝会议及荒漠化防治论坛。1995年,全球仅有8个项目获此殊荣,中国所获两项均来自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分别是“策勒县流沙治理试验研究”与“流沙地、盐碱地引洪灌溉大面积恢复柽柳造林技术”。
  今年8月初,记者随“走进中国科学院·记者行”活动来到策勒站。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雷加强曾任该站站长,他告诉记者,策勒站北接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1983年建站始于“解除风沙对县城的威胁”。上世纪80年代初,策勒、皮山、民丰等县城均告急,已数次搬迁的县城和民众退无可退。
  科研人员结合策勒县风力强、频率高、沙源丰富的特殊环境,提出绿洲风沙灾害综合防护体系。体系最外缘是拦沙河,作用是切断沙漠与绿洲的连接,减少风沙流中的含沙量。此后是三道生物屏障,依次是位于拦沙河后的灌草带、人工固沙灌木林及窄带多带式防沙林网,体系总宽度达4.55公里。
  雷加强说,老一辈科研人员通过试验研究还形成了引洪灌溉、恢复植被的技术模式,完善了防风固沙薪炭林营造的技术体系。观测表明,生物治理措施防风效果明显,风速均低于旷野中的73.6%,减少输沙量幅度高达90%,还提高了空气相对湿度、减少蒸发、改良土质。
  “我们在绿洲边缘设立了24口观测井长期动态监测,严格根据地下水情况开采生态屏障。”现任策勒站副站长桂东伟说。他带领记者前往一个距离策勒县城西北方向3公里处、已被固定的沙丘“遗址”,百余亩的沙丘已被防风林包围,“这样大的沙丘,如果不治理,几年就可以掩埋了县城”。
  桂东伟告诉中新社记者,常有来自非洲等国外的官员或学者来参观这个沙丘“遗址”。据记载,千年以来,在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古丝绸之路上有20余座古城被流沙湮没。
  不仅是“驯化”沙丘,通过科研人员攻关,还将“沙进人退”的局面扭转为“人进沙退”。来自新疆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研究称,中国新疆地区的绿洲面积已从1950年的4.3%增长到9.7%。另据中国国家林业局的数据,中国沙化土地面积已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
  与此同时,桂东伟等科学家也注意到在沙漠中开垦农田速度过快的危害。他说,荒漠和绿洲之间本应有天然的“交错带”,其上稀疏覆盖一些低矮灌木等自然植被。但数据显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近30年来绿洲总面积几乎未变,农田总面积却扩张了600平方公里,这个数值实际是交错带减少的面积。
  桂东伟坦言,绿洲化虽是好事,但必须确保基于水资源,“如果水资源用光,地会撂荒,就会遭到沙漠的反噬”。根据研究,采用粗放型大水漫灌的生产方式,加上各种渠系损失,一亩地耗水约1000方。但若使用先进技术,至少可以节水至300方,省出来的水既可以用于开垦农田,也可以补充交错带。
  为此,策勒站在UNEP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光热优势、生产技术。“联合国官员之所以说值得,是因为20年前防治荒漠化成功了,20年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不仅保住绿洲,还使其扩大且更健康。”桂东伟说,他们将继续致力于使绿洲与荒漠“和平共处”,中国科学院中亚生态与环境研究中心将“策勒经验”推及他处,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XML 地图